第一卷:铁甲寒光少年行第一章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在那寒风像刀子般割着脸颊的冬日,赵地邯郸的一个小院子里,十岁的廉颇正蹲在柴堆旁,全神贯注。那堆普通木柴,在他眼中却好似千军万马摆下的复杂阵型。他紧握着斧头,小手因用力而泛白,眼神中透露出与... 心海阅读吧

精选章节

第一卷:铁甲寒光少年行

第一章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在那寒风像刀子般割着脸颊的冬日,赵地邯郸的一个小院子里,十岁的廉颇正蹲在柴堆旁,全神贯注。那堆普通木柴,在他眼中却好似千军万马摆下的复杂阵型。他紧握着斧头,小手因用力而泛白,眼神中透露出与年纪不符的坚定。

此刻,他的脑海里,正上演着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大戏,自己身着闪亮铠甲,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指挥着千军万马,在沙场上纵横驰骋,杀得敌军丢盔弃甲。

嘿,要是那时候有朋友圈,廉颇铁定会迫不及待地晒出一张柴堆上插着木棍的照片,配文大概会是 “看我今日立下的‘自拍战旗’,未来战场,舍我其谁!” 他常常沉浸在这般幻想里,仿佛自己已然是那位能让敌军闻风丧胆的沙场名将。

夜幕像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悄然覆盖了邯郸城。月光如水,轻柔地洒进廉颇那简陋的房间。劳作了一天的廉颇,像往常一样,早早地爬上那张硬邦邦的木板床,很快便进入了梦乡。

在那朦胧的梦境中,廉颇发觉自己置身于一片幽深的山林。四周静谧得可怕,连一丝虫鸣鸟叫都听不到。突然,一道白色的影子如闪电般划过,一只体型庞大的白狼出现在他眼前。这白狼身躯壮硕,比普通的狼大了不止一倍,它的眼睛宛如夜空中闪烁的寒星,炯炯有神,仿佛能将人的灵魂看穿。

“少年,你渴望成为一名将军吗?” 白狼竟然开口说话了,那声音低沉而有力,好似从远古传来的洪钟巨响,在山林间回荡。

廉颇惊得瞪大了眼睛,嘴巴张得老大,都能塞进一个鸡蛋了。不过,他骨子里那股与生俱来的果敢劲儿瞬间爆发,没有丝毫犹豫,重重地点了点头。

紧接着,白狼神开启了兵法传授。它详细地讲解着,从如何巧妙地排兵布阵,将不同兵种安排在最合适的位置,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到面对各种复杂战况时,该采用怎样的战略战术,是主动出击,还是诱敌深入,亦或是坚守待援。

每一个细节,每一种变化,白狼神都讲得深入浅出。廉颇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尽情地吸收着这些知识,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这些兵法知识本就深植于他的内心,只是此刻被白狼神唤醒。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廉颇的脸上,他悠悠转醒。然而,梦中白狼神传授的内容,却像刻在了他的脑海里一般,无比清晰。

从那之后,无论是日常劈柴,他都会不自觉地思考,怎样挥斧能更高效,如同排兵布阵;还是与小伙伴们玩耍,他也会依照所学兵法,巧妙布局,带领自己这边的 “队伍” 赢得胜利。这个 “廉颇夜遇白狼神授兵法” 的民间传说,就像一颗神秘的种子,在他心底悄然种下,为他日后在战场上展现出的卓越军事天赋,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第二章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终于,廉颇盼来了加入军营的机会。可刚踏入军营,他就因为一顿能吃下十斤粟米的惊人饭量,成了众人眼中的 “怪胎”。每日吃饭时,他那如小山般的饭量,总会引来战友们异样的目光和窃窃私语。

“嘿,瞧见没,那个新来的廉颇,简直就是个饭桶,光知道吃,真怀疑他上了战场能不能拿得动武器。” 一个尖细的声音从角落里传来。

“就是就是,我看他也就这点能耐了,除了吃,啥都不会,真不明白军队咋就收了这么个人。” 另一个声音附和道。

面对这些刺耳的嘲笑,廉颇只是默默低着头,大口吃着饭。他心里清楚,此时的争辩毫无意义,只有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才能堵住这些人的嘴。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这些轻视他的人刮目相看。

不久后,马陵之战的战鼓轰然敲响。廉颇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火速开往前线。由于他身材高大魁梧,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力气,被编入了敢死队。

敢死队,那可是战场上最勇猛、最无畏的存在,肩负着突破敌军防线、打乱敌军阵型的艰巨任务,同时也意味着要直面敌人最猛烈的攻击,伤亡率极高。但廉颇没有丝毫退缩,反而感到一阵热血沸腾,他知道,证明自己的机会来了。

战斗打响,战场上瞬间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廉颇就像一头被激怒的野牛,不顾一切地朝着魏军的阵营冲了过去。他手中的武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每一次挥舞,都带着千钧之力。

只见他左劈右砍,动作迅猛而流畅,敌军的士兵在他面前,就像脆弱的稻草一般,纷纷倒下。他所到之处,魏军的阵型被搅得七零八落,原本整齐有序的队伍,被他冲得稀碎。他的勇猛,让魏军士兵们胆战心惊,许多人看到他冲过来,竟然吓得转身就跑。

而己方的战友们,一开始还对廉颇心存疑虑,可此刻,看着他在战场上那神勇无比的表现,一个个都惊得合不拢嘴。“这家伙,还真有两下子啊!”“之前小瞧他了,没想到是个狠角色!” 战友们的赞叹声此起彼伏。

凭借着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廉颇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伙头兵,一步一步晋升为百夫长。他就如同夜空中一颗突然升起的新星,在战国那战火纷飞的战场上,绽放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这一路走来,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训练时,他常常累得瘫倒在地,却又一次次挣扎着爬起来;受伤时,伤口传来的剧痛让他冷汗直冒,可他只是简单包扎一下,便又投入战斗。但他始终坚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实现心中那个成为伟大将军的梦想。

第二卷:将相千秋风雪路

第三章 完璧归赵日,天下识君时

在赵国那绵延的边境线上,营帐星罗棋布,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廉颇每日都雷打不动地穿梭于各营之间,扯着嗓子指挥士兵们操练。“都给老子把动作做利索点!战场上,差之毫厘,可就丢了小命!” 他的声音雄浑有力,带着久经沙场的威严,在旷野中回荡。

这日,练兵正酣,一名传令兵火急火燎地奔来,老远就扯着嗓子喊:“将军,大事不好,宫里传来消息,秦国盯上咱赵国的和氏璧啦!” 廉颇听闻,手中刚拿起的长戟 “哐当” 一声砸在地上,眉头瞬间拧成了个 “川” 字。

“什么?那帮秦国人又在搞什么鬼名堂!” 他一边嘟囔,一边抬脚走向营帐,嘴里还不停吐槽,“赵王宫里那帮文臣,整天就知道在朝堂上吵得面红耳赤,这时候倒好,秦国都欺负到家门口了,也没见他们想出个靠谱的主意,天天就知道斗嘴皮子,一点实际用处都没有。”

回到营帐,廉颇坐在案几前,眉头紧锁,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桌面。和氏璧的事儿他有所耳闻,那可是赵国的稀世珍宝,如今秦国虎视眈眈,这局势愈发棘手了。正想着,又有士兵来报:“将军,听闻有个叫蔺相如的书生,自告奋勇,要抱着和氏璧前往咸阳,面见秦王!”

“啥?” 廉颇猛地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听说那书生抱着块石头就敢闯咸阳?倒是条汉子!” 他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个文弱书生,却怀揣着莫大勇气的形象。在这战火纷飞、人人自危的时代,敢于挺身而出,直面虎狼之秦,这份胆识着实让廉颇心生敬意。“这年头,像这样有胆量的人可不多见了。” 他低声自语道,心中对这个素未谋面的蔺相如充满了好奇。

可好奇归好奇,廉颇心里也清楚,边境这边的防备一刻都不能松懈。他再次走出营帐,望着远处那连绵起伏、仿佛巨兽般横亘的山脉,心中暗暗发誓:“管他朝堂上如何折腾,我廉颇守在这边境,就绝不能让秦国的一兵一卒踏入赵国半步!” 随后,他又投入到紧张的练兵工作中,不断调整部署,加强警戒,时刻防备着秦军可能发动的突然袭击,只盼蔺相如此去咸阳,能一切顺利,平安归来。

第四章 渑池会饮处,剑光照空天自碧

时光匆匆,转眼间,渑池会饮的日子到了。赵王带着蔺相如等人前往渑池赴会,而廉颇则奉命率领赵国的精锐大军,陈兵边境,摆出一副随时能与秦军开战的架势,为赵王的谈判之行保驾护航。

廉颇站在军营的瞭望台上,目光远眺,远处山峦连绵,却不见赵王一行的身影。他裹紧身上厚重的披风,寒风如刀,割得脸生疼,心中不禁泛起一阵嘀咕:“老子在这冰天雪地里啃干粮,喝着能冻掉牙的凉水,王上却在那边和秦王喝酒听曲,这叫什么事儿啊!” 可抱怨归抱怨,他心里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重于泰山,这场边境威慑,关乎赵国的安危。

军营里的士兵们,日子久了,难免有些无聊。不知是谁起的头,竟然编排起了一首 “渑池 RAP”,在军营里传唱开来:“秦王击缶我击鼓,相如耍帅我吃土!秦国老儿想使坏,赵国爷们不含糊!” 一开始,只是几个小兵在角落里小声哼唱,没成想,这朗朗上口的调子迅速传开,没几日,整个军营都回荡着这有趣的说唱。

一日,廉颇巡查军营,路过一处营帐时,正巧听到几个士兵正扯着嗓子唱这 “渑池 RAP”。他停下脚步,原本严肃的脸上竟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摇了摇头,暗自感叹:“这帮小子,还挺有闲情逸致,不过倒也给这沉闷的军营添了几分生气。” 笑归笑,他心里明白,士兵们能这般轻松调侃,也是因为对这场威慑行动充满信心。

而在渑池的会场上,蔺相如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在秦王面前据理力争,巧舌如簧,一次次让秦王的阴谋诡计落空,不敢轻举妄动。与此同时,廉颇这边的大军,就像悬在秦国头顶的一把利刃,让秦国不敢对赵王一行有丝毫的冒犯。

当渑池会饮圆满结束的消息传来,廉颇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他知道,这场仗,赵国虽然没动一兵一卒,却靠着蔺相如的智谋和自己大军的威慑,赢得了尊严和地位。自此,廉颇和蔺相如的名字,如同插上了翅膀,在天下广为流传,成为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英雄人物。

而廉颇,也对蔺相如这位文臣的敬佩又多了几分,他隐隐觉得,自己与蔺相如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奇妙的联系,未来,他们必将携手,为赵国的安定繁荣,共同书写更多的传奇故事。

第三卷:白发丹心照汗青

第五章 长平风雨急,将军夜引弓

长平之地,乌云如墨,沉甸甸地压在大地上,仿佛预示着一场空前的风暴即将来临。赵国朝堂之上,气氛比这天气还要压抑,一场关于长平之战战略的激烈争执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廉颇站在朝堂一侧,身姿依旧挺拔,只是两鬓的白发在烛火映照下格外显眼,见证着他多年征战的沧桑。

“末将以为,我军应采取深沟高垒之策,坚守不出。秦军远道而来,粮草补给困难,时日一长,必然士气低落,届时我军再寻机出击,定能大破秦军。” 廉颇声如洪钟,话语中透着久经沙场的沉稳与自信。然而,他的话音刚落,朝堂上便响起了一片反对之声。

“廉颇将军,您这打法简直就是乌龟流!龟缩在营垒之中,不敢与秦军正面交锋,这如何能展现我赵国之军威?依在下之见,我军应主动出击,以雷霆之势将秦军一举击溃,让他们知道我赵国男儿的厉害!” 一位身着华丽朝服的主战派大臣,满脸激动,挥舞着双手,仿佛已经看到了赵军凯旋的场景。

廉颇眉头紧皱,心中暗自叹息。他扫了一眼朝堂上那些慷慨激昂的主战派,无奈地想,这朝堂啊,真就像一个现代公司的 PPT 大会。这帮主战派,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就跟那炫酷的 PPT 似的,激情满满、野心勃勃,可实际操作起来,全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再看看那些主和派,虽然他们提出的方案像 Excel 数据一样扎实,可在这热血上头的氛围里,根本没人愿意静下心去听。

退朝之后,廉颇心事重重地回到府邸。他坐在书房中,望着墙上悬挂的那把跟随自己多年的宝剑,眼神中满是忧虑。他深知,自己提出的深沟高垒战术,是基于双方兵力、粮草、地形等实际情况,经过深思熟虑得出的最稳妥策略。可如今朝堂之上,被那些不切实际的激情冲昏头脑的人占了上风,这让他倍感压力。

夜深了,万籁俱寂。廉颇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不知不觉间,他进入了梦乡。在梦中,四周一片混沌,突然,一道血红色的光芒闪过,一个身形高大、头戴牛角盔、身披黑色战甲的身影缓缓浮现。廉颇定睛一看,心中大惊,此人竟是传说中的战神蚩尤!

蚩尤目光如炬,直视着廉颇,开口说道:“廉颇,吾知你心中困惑。长平之地,山川复杂,恰似当年吾之九黎战场。你所谋深沟高垒之策,虽看似保守,却暗合地利。然防守之时,亦需巧用山地之势,设伏突袭,方能克敌制胜。” 说罢,蚩尤手中长枪舞动,为廉颇演示九黎山地战法,一招一式,皆蕴含着无穷的威力与精妙的玄机。

廉颇看得如痴如醉,心中豁然开朗。当他从梦中惊醒时,额头上满是汗珠,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兴奋与坚定的光芒。

他知道,这是战神在梦中给予他的指引。此刻,他对自己的战术更加有信心了,他暗暗发誓,无论朝堂上如何争论,自己都要坚守正确的战略,因为他肩负着赵国的命运,绝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第六章 负荆非为罪,肝胆两昆仑

自渑池会之后,蔺相如因功被赵王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这消息传到廉颇耳中时,他正与手下将领们在军营中商议军务。听闻此事,廉颇手中的酒杯 “啪” 的一声摔在地上,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哼!那蔺相如不过是个靠耍嘴皮子上位的书生,有何能耐?竟位居我之上!我廉颇出生入死,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岂能受此羞辱!” 廉颇气得吹胡子瞪眼,在营帐中来回踱步,口中不停地嘟囔着,“我廉颇可以跪天地君王,岂能跪一介书生?待我见到他,定要好好羞辱他一番,让他知道我廉颇的厉害!”

此后,廉颇便处处与蔺相如作对。每次蔺相如的车马出行,只要与廉颇的队伍相遇,廉颇便故意刁难,让蔺相如难堪。蔺相如对此却总是避其锋芒,能躲则躲。他的门客们见此情形,纷纷表示不满,觉得蔺相如太过软弱,丢了他们的面子。

一日,蔺相如与门客们正在府中议事,一位门客忍不住说道:“大人,那廉颇如此嚣张,屡次羞辱于您,您为何总是避让?以您现在的地位,何须惧怕他一个武将!” 蔺相如听后,微微一笑,问道:“诸位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门客们纷纷摇头,说道:“那自然是秦王更厉害,秦王虎狼之师,威慑天下,廉将军如何能与之相比。”

蔺相如点了点头,神色变得严肃起来,说道:“正是如此。我蔺相如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会怕廉将军?只是如今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进犯我赵国,正是因为有我与廉将军在。倘若我二人失和,自相残杀,岂不是正中秦国下怀?我之所以避让廉将军,实乃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这番话正巧被前来拜访蔺相如的一位友人听到,不久之后,便传到了廉颇的耳中。“先国家之急……” 廉颇反复念叨着这句话,心中犹如被一把重锤狠狠地敲了一下。他呆立当场,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回想起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满心都是懊悔。他意识到,自己之前太过狭隘,只想着个人的尊严和地位,却忽略了国家的利益。与蔺相如相比,自己的境界实在是相差甚远。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廉颇终于下定决心。他脱掉上衣,光着膀子,背上荆条,径直前往蔺相如的府邸。到了府前,他 “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高声喊道:“蔺大人,廉颇糊涂,此前多有冒犯,今日特来负荆请罪,请大人责罚!”

此时,邯郸菜市口的说书人,早已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热门话题。他们添油加醋,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改编成了狗血版本,讲得那叫一个绘声绘色:“嘿!您猜怎么着,这廉颇啊,一开始那可是牛气冲天,对蔺相如那是横竖看不顺眼。

后来啊,听到蔺相如说的那番‘先国家之急’的话,那是感动得鼻涕一把泪一把,当下就决定背着荆条去请罪,这一路上啊,那叫一个狼狈……” 周围的听众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哄笑和惊叹。

而廉颇与蔺相如,在经历了这番波折后,终于冰释前嫌。两人携手并肩,为赵国的繁荣与稳定共同努力。他们的 “将相和” 故事,也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被人们传颂至今。要是把这个故事拍成电视剧,估计 BGM 该切《友谊地久天长》了吧,人们常常这样调侃,而这段佳话,也在岁月的长河中,成为了赵国乃至整个华夏历史上熠熠生辉的篇章 。

终章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楚国那偏远之地的一间昏暗屋子内,老年廉颇静静躺在病榻之上,周遭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寂静,只有窗外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打破这沉闷的氛围。床边,一面破旧的铜镜随意地摆放着,廉颇目光呆滞地望向那里,镜中映出的,是一个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人,那松弛的皮肤、浑浊的双眼,与他记忆中的自己判若两人。

他吃力地抬起手,想要触摸镜中的影像,却又无力地放下。恍惚间,他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少年时代。那时的他,手持木棍,对着柴堆幻想着自己在沙场上冲锋陷阵,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渴望。

“嘿,小子,你说要马革裹尸,要为赵国征战四方,可如今呢,却要死在这异乡的病榻上,丢人不?” 廉颇干裂的嘴唇微微动了动,发出一阵自嘲的笑声,那笑声中带着无尽的落寞与不甘。

思绪如潮水般涌来,他想起了初入军营时,因一顿能吃十斤粟米而被战友嘲笑,可他不在乎,在马陵之战中,凭借着一身蛮劲,像头凶猛的野兽般在敌阵中横冲直撞,一战成名。那些战场上的厮杀声、兵器碰撞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想起了面对和氏璧危机,他在边境练兵时对朝堂文臣的吐槽,以及听闻蔺相如勇闯咸阳时,心中涌起的那股敬佩之情;

想起了渑池会饮,自己在边境陈兵,看着士兵们编排的 “渑池 RAP”,虽无奈却也感到一丝军中的活力,那时的他,满心想着要为赵王撑起谈判的底气;想起了长平之战前,朝堂上的争论不休,自己的 “深沟高垒” 战术被嘲笑,可他坚信自己是对的,那是为了赵国的安危着想;

想起了与蔺相如的 “将相和”,从最初的不服气,到最后放下成见,负荆请罪,两人携手为赵国的稳定而努力。这一路走来,有辉煌时刻,享受过胜利的荣耀与欢呼;也有挫折困境,遭受过误解与质疑;更有诸多遗憾,未能实现心中所有的抱负。但无论如何,那颗对赵国的忠诚之心,始终炽热如初。

廉颇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可他并不害怕。他的目光透过窗户,望向远方,仿佛能看到赵国的山河。他喃喃自语道:“我廉颇这一生,虽有遗憾,但也为赵国拼尽了全力,值了……”

在赵国邯郸城外,百姓们世代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传说:每逢战乱,廉颇墓前的石马便会发出阵阵嘶鸣。有人说,那是英雄的灵魂在守护着这片他曾用一生捍卫的土地,即便是死后,也不愿看到赵国遭受战火侵袭;

也有人说,这是百姓们对廉颇的深深怀念与敬仰,那嘶鸣声是他们心中对英雄的呼唤。就如同邯郸城外那棵古老的槐树,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历经岁月的洗礼,每一圈年轮里都刻着无数鲜活的故事,这些故事,比竹简上记载的历史更加生动、更加深刻。而廉颇的名字,也注定会像这些故事一样,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后人传颂,英雄的传说,永远比史书更具生命力,永不落幕。

  • 缘来是你早注定小说大结局引爆网络讨论探寻(萧千雅易晨东陈燕)的情感纠葛和命运转折……
  • (孟棠音江云舒季怀瑾)的悲欢离合成就经典剧情愿将过往秋收冬藏小说完结篇的意外剧情令人惊叹。
  • 每天一百万,富二代跪地叫爸爸!已更新终章小说+延伸(秦阳张子豪)清爽版
  • 结婚五年,老婆带回了五个男人(宋知鸢秦慎)全网首发全书阅读纯净阅读
  • 上一章 继续阅读 下一章